二零一二年的书展,我只买了一篇文章


这个书展,应该是我去过这么多次书展里,最失望的一次。


哦,

几个小时前,我不是这么想的。

那时,我确实满怀着兴奋的心情。
来到书展时,亦不难发现会展里的人群早已迫不及待的,想要把铜臭味转化为书香味了。

这阅潮,是很好的社会风气。
我在旁深深的吸了吸这股风气,开始感到欣慰。

我预计,今天应该能花个两百块,把好几本精心挑选的书抱回家吧?


岂料,

我走啊走,走啊走,走啊走…

两个小时后,我还没有找到冲动去买任何一本书。

走啊走…

半个小时后,我悟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。

其实,书展里所摆设的书,恰恰反映了现下社会的百态、思想、渴望。
撇开热门话题的书籍不谈。
大多数的书,都专注在“理财”、“投资”、“职场成功学”、“沟通”、“品牌”等等。

大多数的成人市场焦点,都专注于“上班一族”或“中小型企业家”上。


有好几本书,我翻了翻。感觉,里头写的东西有到了一个瓶颈。
创意缺缺,陈陈相因。

有些书固然很好,但也很贵。而里头的资讯,牵一丝,随网可觅。


Bookfest v.s. Internet


各大小出版社亦纷纷抢购热门作家的作品版权,
使得同样的一本书,在不同的书摊,频频出没。


“书”,似乎已经渐渐从“传达知识的工具”,变成了“赚钱的工具”了。


这些书,之所以会这么热门,主要还是源自于普罗大众的饥渴。大家都渴望能够在职场上、财务上、人际上如鱼得水、左右逢源。

我走啊走,看到了一本《六度人脉》,恰好和我之前写过的人脉求金里引用了同样的理论。于是我拿起了一本《六度人脉》,嗯,看了看封面:“一个人赚的钱,12.5%来自知识,87.5%来自人脉”,我就把它放回去了。

概念是好的,可是卖点引导的方向,让我有点感冒。

但我清楚,这是必然的卖点策略;
而我清楚,这也是现下的社会现象;


我又再深深的吸了一口(冷)气。


跟朋友回合,我随口问了问: “有买了什么书吗?”,

朋友举起空空的双手答之。

“啊…我们再四处看看吧?”

或许,某个阴暗的角落,会有我想要寻找的书吧?


走啊走, 我们发现马来西亚的作家、漫画家也占据了一角。
原本,应该感到欣慰的。

可是,聪明的出版社,把“马来西亚作家”、“马来西亚漫画家”、“马来西亚医生作家”分类概括了起来。马来西亚的作家们,也频频流失了自我风格。


“最近好像多了好多作家哦?”

“是啦,因为小孩子是最大的市场嘛。”,我朋友很肯定地说。

确实。大人都很愿意为小孩子花钱。

马来西亚作品的市场焦点,大多都锁定在“中小学生”。
我抓了抓头。
每个读物似乎都分类给不同年级阶层的学生。

这些读物,变得好像牛奶粉一样,涵盖不同程度的DHA,占据在不同年龄层的市场。

我再抓了抓头。
如果说小孩子没办法读太难懂的东西,没办法吸收,所以需要分门别类。
那像《多拉A梦》这类的进口漫画,又应该是给什么年龄层的人看呢?

嗯...


在踏出这个会展中心之前,
回头望了望这个书展,我又再深深地吸了一口(冷)气,

或许有人会告诉我说:“别天真啦!生产书就是为了赚钱嘛!商业化、大众化、专业化,是必然的。别人也不可能只为了满足你一个读者吧?”

但我还是希望,下一次的书展,
能找到更多的思维刺激,更多的开窍,更多不同的视角。


最后,
踏出了会展中心,

我,只买了一篇文章。